裴长洪等:综合竞争合作优势: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持久不衰的理论解释

2021-07-07

作者:裴长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刘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杨志远(安徽财经大学)

来源:《财贸经济》2021年第5期,第14-30页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抓住了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制造业生产环节国际转移的历史机遇,奠定了中国工业品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的地位。即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贸易争端与逆全球化浪潮等“黑天鹅”事件,中国产品依然保持强劲“韧性”,并没有陷入所谓的“比较优势陷阱”。西方主流国际贸易理论对此难以做出解释,亟需我们对西方理论进行反思,这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武器,从纷繁复杂的中国故事中,抽离出具有高度概括性的逻辑主线和基本规律。这就是:劳动要素、开放合作、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大规模市场、技术创新五种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演进中梯度递进、逐级叠加、螺旋上升,由此形成的综合竞争合作优势是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持久不衰的根本动因。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匹配并与差异化市场化改革高度契合,形成培育中国综合竞争合作优势的内在动力和体制保障。这就是来自于中国自身实践的理论解释,而不是用中国案例诠释西方理论、证明西方理论正确的书斋教条。

  关键词:综合竞争合作优势;国际竞争力;制度性开放;全球经济治理;马克思主义开放经济理论

  全文:https://mp.weixin.qq.com/s/uzSMgZndnA8Fi9RGczWNag

  (编辑:刘益建;审校:张佶烨)


阅读78
分享